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工作动态 > 县级动态
科创走廊动态 | Nature+1!绍芯实验室发布全球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器—“破晓”
发布日期: 2025- 04- 28 09: 53 访问次数: 字号:[ ]

  作为绍兴科创走廊2025年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绍芯实验室(绍兴复旦研究院)由越城区政府和复旦大学合作共建,于2024年5月正式签约,致力于布局未来计算、存算一体、集成芯片、先进封装等集成电路研究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化、产业化、资本化“三化联动”,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实验室。

  历经十年攻关,复旦大学、绍芯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成功研制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器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达到亚1纳秒(400皮秒)。北京时间4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亚纳秒超注入闪存》(“Subnanosecond flash memory enabled by 2D-enhanced hot-carrier inje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科研团队从底层源头物理机制入手,构建了准二维泊松模型,成功预测并验证了“无极限超注入”机制,为解决电荷存储速度瓶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实现理论创新向实际性能转化,团队进一步开发了基于狄拉克材料的全栈制造工艺。该工艺不仅与主流硅基CMOS工艺高度兼容,具备极强的产业化潜力,还通过二维狄拉克弹道加速通道设计,使电荷得以从低能态快速跃迁至高能态,实现向存储层的超高速注入。这一创新将电荷存储速度提升至全新量级,为下一代存储技术开辟了路径。

  测试数据表明,“破晓(PoX)”皮秒闪存的单次速度达到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完成25亿次操作,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对比现有先进3D NAND闪存,“破晓”存储器芯片的速度提升超过25000倍,在不到1纳秒内就能完成传统存储器耗时10微秒的电荷注入过程。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重新定义了存储技术的性能边界,还将为AI大模型的高效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助力算力与能效的跨越式提升。

  科研团队提出的二维超注入机制将非易失存储速度提升至~1T的理论极限,标志着现有存储技术边界被再次突破。作为性价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存储器,闪存技术长期是国际科技巨头的竞争焦点。此次研发的突破性高速非易失闪存技术,不仅有望重塑全球存储技术格局,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并催生全新应用场景落地,更为我国在该领域实现技术引领提供了重要支撑。

  绍芯实验室周鹏和刘春森为论文通讯作者,刘春森和博士生向昱桐、王宠为论文第一作者。


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