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工作动态 > 县级动态
“越快转”|2024年绍兴市区县科技成果转化特色实践
发布日期: 2025- 02- 20 10: 35 访问次数: 字号:[ ]

  2024年,全市出台《“越快转”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方案》,各区县因地制宜探索转化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有亮点的创新案例。现梳理区县(市)、滨海新区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展现我市全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蓬勃活力。

  越城区:

  越城区构建研究院综合评价体系,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产业合作桥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浙大绍兴研究院成功获批国家博士后工作站、集成电路高价值关键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上大绍兴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航天碳基热控材料获批国家级应用类项目。深化“企业挂榜、院校揭榜、政府助榜”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多渠道对接产业龙头企业,加速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西交通越研究院与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立项绍兴研究院体系首支科创基金,累计孵化上绍科技及参股公司9家,通用飞行器等6个科研成果已投产。

  柯桥区:

  发挥技术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引入专业竞拍师开展科技成果拍卖活动,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竞价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落地转化科技成果。加强对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申报实行全流程监控管理,组织行业专家对科技型企业及重点科研项目组开展集中培训,专题讲解并进行“一对一”辅导。2024年以来举办成果路演活动15场,成功进行成果拍卖22项,金额超2000万元;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居全市第一。

  上虞区:

  上虞区聚力打造“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体系,引导天大、杭电、浙大等12家大学研究院围绕区“4+4”产业开展技术研发、企业孵化等工作,夯实成果转化前端研发基础。持续推进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探索中试保险业务,配套出台保费补助政策,去年8月全省首个中试保单落地上虞。深入挖掘企业硬核科技成果,去年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7项,入选省重大创新成果1项,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技奖2项。

  诸暨市:

  诸暨市打造诸暨岛-杭州港双向联动飞地,先后设立4家“诸暨岛”,推进“飞地+基地”融合发展,探索“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的人才和资源转化新模式。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管-用”全周期增值服务体系,依托“3+1+X”共建研究院建设规划,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平台建设模式,开展“平台引才、“大赛引才”“以才引才”行动,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23年以来,平台引进孵化科技企业22家,申请发明专利103件,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59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嵊州市:

  嵊州市坚持“需求找支撑、支撑建团队、团队出方案”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思路,常态化开展“深入企业问需求、走访高校讨计策”专项行动,精准开展“同行业共性问题”的科技对接。积极打造以剡溪创新带为纽带,以艇湖科技城为核心,以艇湖新能源新材料实验室为“科创芯”,以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若干产业园为主导业态的111X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长三角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区和浙中重要增长极。去年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10项,省科技奖1项,省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

  新昌县:

  新昌县坚定实施“小县大科技”战略,探索“高创园+科创飞地+基金”科技人才项目招引、培育新模式,挖掘存量产业空间、科创空间及潜在空间资源探索构建科创空间新格局,建立“1个高创园+2大飞地+N个产业集聚园”联动机制。首次启动“天姥”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定期开展路演专场活动,打造“天姥好项目”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品牌,持续扩大高能级平台的承载力和影响力。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聚力打造“滨海智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IP,探索推广“滨海潮创”计划,采用“企业先用+人才先创+成果先享”模式,推动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金”。创新市场化招引模式,举办第四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创业大赛生物医药专项赛暨首届绍兴滨海新区全球创业大赛、首届国际人才产业化项目(春季)路演大赛等多场赛事,全年签约科创项目近20个。人才科创基金杠杆效应不断放大,24年合作科创子基金3个,引投项目6个,撬动社会资本近5亿元。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