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在绍兴加速转化。出台《“越快转”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方案》,重磅发布“实现科技成果‘应登尽登’、试行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下派百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员、举行重点领域‘绍兴拍’活动”等8条举措,以机制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引育、成果赛比等为抓手,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绍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模式路径一:科技赋能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发展
聚焦黄酒、丝绸纺织等历史经典产业,通过科技专项牵引、校企合作赋能、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组全省黄酒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成立浙江传统绍兴黄酒科学研究院,省市协同实施黄酒重大科技专项,实现黄酒工艺技术标准化、生产装备智能化。聚焦丝绸纺织产业创新,依托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立“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人才互聘、成果互认机制和“企业出题、平台解题、车间验题”协同攻关机制,实现丝绸纺织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在工厂化养蚕与缫丝技术、丝绸数码印染技术及装备、丝绸文物修复与活化技艺、特种面料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万事利、达利、宏华等一批丝绸创意品牌和自研技术装备体系。
绍兴市上虞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探索,率先出台省内首个中试基地全周期管理办法,采取多部门“并联式”“一站式”审批,加快推动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运行。针对中试项目失败风险高、资金投入大等问题,中试基地运营机构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中试项目专项保险,政府提供50%的保费补贴,后续中试试验结果如果未达预期,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损失进行理赔。此外,在中试投保的基础上,加强“保贷联动”探索,中试项目完成投保后即可与银行洽谈项目建设与运营费用贷款,“风险减量”机制较好解决了中试项目所面临的创新失败风险问题,进一步拓宽项目落地初期融资渠道。
依托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开放、灵活、包容的姿态纵深推行人才管理改革。实施新型人才“举荐认定”,给予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项目方和高层次人才每年1—2名的高级人才举荐权,举荐人才统一纳入试验区人才“蓄水池”,每年择优选取10%的名额认定为市级领军人才,30%的名额认定为试验区领军人才,目前已完成三批次举荐申报,认定高级人才共40人。探索柔性人才“区域互认”改革,凡全职落户或每年在试验区工作3个月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经国内同等城市评选认定的,给予同等市级人才称号。
制定《关于支持上虞区开展市级人才计划和科技项目融合贯通试点的方案(试行)》,在上虞区开展“一评两认”试点,组织科技人才项目申报期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同步告知政策,经科技人才部门分头评审,可互认市级人才项目及科技计划项目,并分别按照科技人才项目管理办法管理考核,激发人才企业创新活力;举办首届绍兴市“三位一体”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对大赛获奖项目给予大赛奖金和人才项目直接认定、场地融资对接等一系列落地政策支持,打造环杭州湾科技成果转化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