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我市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跑出科技成果“变现”加速度
发布日期: 2024- 08- 01 16: 40 访问次数: 字号:[ ]

本报讯 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精细化学品的绿色高效制备,可实现产值2~3亿元;一种聚烯烃树脂,高强度、高刚性,耐化学性强,应用场景广泛……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上虞区的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基地,不少项目正在进行中试。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尤为关键。但由于成本高、风险大、匹配难等问题,企业往往难以在公司内部开展中试。为破解这些难题,上虞区大刀阔斧精简项目审批流程,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中试基地,帮助企业疏通各种“堵点”,推动科技与产业高效衔接。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为我市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来,我市加快建设科创走廊,不断深化共建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出台《绍兴市加快推动共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绍兴市十大标杆性共建研究院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绍兴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让创新平台成为带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35家共建研究院,围绕集成电路等领域率先布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4家。

平台建起来,如何高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是我市给出的思路。近日,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与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心脏手术机器人进入最后的系统调试阶段。这款远程心脏介入双臂手术机器人性能全球领先,计划明年在全国医院推广。“在地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与研究院的联合共建,让院企共同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大大加速了产品的研发进程。”公司负责人说。

自主立项、横向课题申报、“揭榜挂帅”等形式,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铺平了道路。科技部门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开展走访摸排,帮助企业找院校、找专业、引人才、搭平台。

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挖掘技术需求236项,发布科技成果556项,技术交易额达250.12亿元。此外,全市还常态化举办创新成果展示交流、院企合作交流对接等活动,充分掌握企业技术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研究院共有成果775项,已实现转化578项。去年以来,5家地方研究院在全省高校地方研究院年度评估中获“A档”评价,数量居全省第一。

前不久,我市启动“越快转”科技成果专项行动,提出科技成果“应登尽登”、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建立技术经纪人专类人才库等八大举措。据了解,目前,我市正在全面梳理近5年的技术经纪人信息,专类人才库入库人数达493名。“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专项行动,建立成果转移转化清单,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绍兴分中心建设,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