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的绿色发展趋势下,电化学储能加速发展,拥有BOM成本低、宽温域性能优、倍率性能佳、深放电可逆性等特点和优势的钠电,被视为最有潜力的新型储能电池。近年来,钠电产业迎来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随着钠创新能源等链主企业在滨海新区的落户发展,一个钠电产业集群正在“茁壮成长”。
探营钠创
滨海新区康庄路钠创新能源(康庄)生产基地,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钠创新能源工程装备部负责人正在统筹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目前,生产基地正在进行场外施工作业,预计年底前完成”。
钠创新能源(康庄)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一期投产后,将形成年产4万吨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平台,成为全国位居前列的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和国内规模最大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康庄基地不仅为钠创正极材料的生产提供了保障,同时刚完工的工程中心大楼,也会为我们的研发提供更多空间。”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马紫峰告诉记者,基地的建成,将加速绍兴市和滨海新区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布局,发挥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虹吸效应,推动区域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建设。
钠创新能源是马紫峰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创新办法支持下创办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企业。2018年,马紫峰教授来到绍兴滨海新区寻求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得到了滨海新区管委会等的鼎力支持,并推动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滨海先进电池技术联合中心。
过去6年里,马紫峰团队深耕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立足绍兴滨海新区,面向全国,为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3月,在共建绍兴滨海先进电池技术联合中心的基础上,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孵化出13家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钠创新能源的成功落户,激活了产业的“聚变效应”。在链主企业的“召唤”下,昌意钠电、至展新能源等10余家上下游关联企业纷纷来到绍兴滨海新区。
位于沥海街道马欢路398号科创园内的浙江昌意钠电储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孵化的一家科技型企业。“我们聚焦钠离子电池及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紧抓万亿级储能市场机遇,在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针对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提供稳定安全的钠离子电池储能解决方案。”该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赵政威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拥有钠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在产业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已申请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并牵头和参与制定了2项行业及团体标准。
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具有绍兴滨海特色的钠电产业体系。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钠电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为钠电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