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工作动态 > 县级动态
数字化改革 | 新昌:数字赋能“产学研” 联动融通创新链
发布日期: 2022- 05- 10 17: 04 访问次数: 字号:[ ]

202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化改革,一年来,浙江科技系统紧紧围绕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引领全省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持续迭代升级,形成了一批“硬核”成果。“创新浙江”公众号推出“数字化改革”系列报道,展示全省各地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的探索实践、典型经验和具体案例,敬请关注。

新昌:数字赋能“产学研” 联动融通创新链

针对企业存在技术难题缺乏专家资源、科研成果缺乏转化渠道、政府信息获取和服务保障不够精准等痛点难点问题,新昌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依托“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打造以“揭榜挂帅”为核心的“浙里产学研”应用,促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方面创新因素联动融通,提升创新效能。

“浙里产学研”是由省科技厅牵头实施的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应用,以新昌县作为建设先行试点。“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于2021年12月成功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名单。目前,“浙里产学研”应用注册企业1421家,入驻专家近2000位,发布各类创新需求榜单914个,达成产学研合作311项,助力企业创新,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协同 :构建云上共同体新模式

“浙里产学研”应用以数字化为引领,搭建“产学研”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汇集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创新资源,为企业需求挖掘、筛选及张榜、揭榜、签约、评价、奖补、产业化跟踪提供全周期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模式中市场与研发脱钩、信息与行为脱节的难题。”据新昌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浙里产学研”应用,建立多主体协同推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聚焦服务,打造众创平台。从企业需求出发,建立共享发布机制,优化四大榜单“揭榜挂帅”流程,破解企业缺乏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困境,解决政府掌握需求不全面、人才项目不匹配、进展跟踪不及时等问题。

聚焦融合,指引研学方向。形成以“揭榜挂帅”为核心,以创新专家、创新服务、创新学院、政务服务、产教融合、知识产权等6大板块为辅助的“互联网在线产学研众创共享”应用。

聚焦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打通产学研合作等数据,打通科技、人才等数据,打造“新昌科创驾驶舱”,可视化展示、实时更新科技创新动态,助力综合研判及预测,为政策倾斜提供参考,实现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智能化匹配 :畅通集成要素流通关键环节

浙江本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编织机的高科技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编织产生质量问题时不能及时停机的难题,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生产的成本。公司通过“浙里产学研”应用发布了“基于视觉的编织结构缺陷原位检测技术”需求榜单,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推送至行业专家,经过多方对比交流后,最终与浙江理工大学吴震宇教授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这样的故事在应用平台不断上演。截至目前,“浙里产学研”立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已为65家企业定制专家“小智库”,每个智库精选了20-30名专家,精准破解创新专家无处找、找不到、用不上的难题,并实现注册企业“一企一档”实现全覆盖,专家筛选、审核课题1000余个。

该应用根据企业需求,打造了“政策大师”工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政策动态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相关奖补政策兑现“一键办理”,形成“政策推送——政策兑现——政策评估——政策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目前已汇集政策内容6000多条,上线政策兑现事项27项,兑现奖补资金2900多万元。

除此之外,还开设“创新学院”,持续推出“云直播”“云培训”“云对接”,增进不同创新要素、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要素流动速度和配置效率。上线以来共开展云对接、云培训活动100余场次。

“云技术”护航 :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主体权益“云保护”。综合利用大数据监测、用户双向评价、第三方认证等手段,构建产学研合作信用评价体系。对注册企业、专家、服务机构等实名“云”认证,确保平台信息的真实可靠。

价值贡献“云标记”。针对各类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开展流程行为、价值贡献的数字化标记和模型化评价,构建各参与主体在揭榜挂帅整个流程中体现价值贡献和价值分享的生态体系。

创新联合“云枢纽”。建立“投资和收益主体一致,决策和负责主体一致,承担风险和享受利益主体一致”的利益和风险同担机制,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以云平台为枢纽,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分散研发风险。

近年来,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内空调四通阀市场急需一种软磁易切削不锈钢来替代进口产品。绍兴康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浙里产学研”应用的牵线搭桥,与中国计量大学的专家团队建立了技术合作,顺利完成了产品的开发应用。成功实现易切削软磁不锈钢生产技术的进口替代,降低成本3万元/吨,每年节约成本约1.2亿元。

据悉,“云平台”已走出新昌,在龙游县推广上线,全省多地也正在积极洽谈中。“浙里产学研”应用,借力数字化改革,实现平台化创新,加速了十联动创新要素有效融合,为我省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