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的次生灾害十分严重,对地震灾害损失和灾后应急救援产生了严重影响。
地震发生时正值隆冬的夜晚时分。强烈地震动翻倒取暖的炉子,引燃大火。同时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使得40%~50%的人死亡,其余的人大都受伤。据有关文献记载,大火烧了五天五夜。火灾进一步增加了人员伤亡。地震强烈振动与地面沉陷及堤岸侧向滑移,使得大量引黄灌溉渠道遭到毁坏,涌出大水。极震区一片汪洋,水深四五尺不等,村镇淹没,许多人被水淹死。数九隆冬,天寒地冻,许多人继而被冻毙。地震、火灾、洪水和严寒导致灾情扩大。
地震后的火灾在国内外历史地震震例中屡见不鲜。
日本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的东京大火灾,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的大火,以及美国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的火灾,更是警示人们要对大城市地区大震后的火灾扑救做好充分准备。
在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中,洪水造成的人员死亡与房屋建筑倒塌造成的人员死亡大致相当。1786年磨溪7.8级大地震后,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建筑物倒塌和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的几十倍。
1933年迭溪7.5级地震后,洪水死亡的人数也达到了建筑物倒塌和滑坡造成的人员死亡的8倍之多。目前对大地震后洪水的防范与准备还严重不足。
我国历史上许多大地震都发生在严冬,除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发生在1月3日外,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发生在12月16日,1556年华县8.3级地震发在1月23日,1932年昌马7.6级大地震在12月25日。如何应对严冬季节的大震巨灾,包括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物资的准备等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及其它震例告诉我们,面对大震巨灾的防抗救,必须对水、火和严寒等引发的严重次生灾害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