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防震减灾
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的警示(下)
发布日期: 2022- 01- 18 09: 26 访问次数: 字号:[ ]

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的次生灾害十分严重,对地震灾害损失和灾后应急救援产生了严重影响。

地震发生时正值隆冬的夜晚时分。强烈地震动翻倒取暖的炉子,引燃大火。同时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使得40%~50%的人死亡,其余的人大都受伤。据有关文献记载,大火烧了五天五夜。火灾进一步增加了人员伤亡。地震强烈振动与地面沉陷及堤岸侧向滑移,使得大量引黄灌溉渠道遭到毁坏,涌出大水。极震区一片汪洋,水深四五尺不等,村镇淹没,许多人被水淹死。数九隆冬,天寒地冻,许多人继而被冻毙。地震、火灾、洪水和严寒导致灾情扩大。

地震后的火灾在国内外历史地震震例中屡见不鲜。

日本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的东京大火灾,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的大火,以及美国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的火灾,更是警示人们要对大城市地区大震后的火灾扑救做好充分准备。

在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中,洪水造成的人员死亡与房屋建筑倒塌造成的人员死亡大致相当。1786年磨溪7.8级大地震后,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建筑物倒塌和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的几十倍。

1933年迭溪7.5级地震后,洪水死亡的人数也达到了建筑物倒塌和滑坡造成的人员死亡的8倍之多。目前对大地震后洪水的防范与准备还严重不足。

我国历史上许多大地震都发生在严冬,除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发生在1月3日外,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发生在12月16日,1556年华县8.3级地震发在1月23日,1932年昌马7.6级大地震在12月25日。如何应对严冬季节的大震巨灾,包括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物资的准备等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及其它震例告诉我们,面对大震巨灾的防抗救,必须对水、火和严寒等引发的严重次生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摧毁了国家规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迟滞了统一大西北的历史进程。

唐朝崩溃以后,国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大混乱时期,中原政权失去了对大西北地区控制。即使到了宋代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形成了宋、辽、金、西夏、吐蕃、蒙古等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贺兰山以东,黄河以西地区一度成为游牧民族占据的边境区域。汉唐时期的良田变成了牧场。满清政权入主统一中原、收复台湾和掌控西藏后,加快了统一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大西北地区的步伐。特别是开发银川平原,新增良田十多万顷,“开发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地震发生前,银川平原已成为塞上江南,是全国最富饶的地方之一。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无疑会加快大西北的统一进程。

然而,1739年平罗8级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完全摧毁了宝丰和新渠县城,还严重毁坏了花巨资修建的灌溉系统。地震后清政府不得不撤销宝丰和新渠二县,并花费巨资遣散了灾民。

1739年平罗8级地震告诉我们,在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候,必须防范大震巨灾的影响,做到发展与安全并重。



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