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9.0级大地震对日本的产业造成了巨大破坏。由于产业链灾害传播效应,全日本乃至全球产业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据日本东京商工会议所调查,日本因震灾而受到影响的企业高达92.7%,特别是半导体企业和汽车企业。震后2到3个月时间内,日本汽车产量减少了一半。东日本9.0级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日本的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7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3.4%。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除东日本沿海地区企业建筑设备破坏及基础设施破坏外,更重要的是产业链的断裂,并且这种损失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2019年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东日本9.0级大地震后日本产业后续经济损失是企业厂房、设备等物理损失的100倍。产业及产业链缺乏应对极端事件和巨灾的能力,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也是东日本9.0级大地震的惨痛教训之一。
造成这次大地震损失巨大,长时期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是地震海啸对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地震海啸摧毁了大量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导致全日本社会的紊乱。地震对日本的电力供应产生了灾难性的破坏。震后东京电力辖区包括核电、火电和水电在内的41座发电站停止发电,发电量降为装机容量的30%。东北电力辖区包括核电、地热和火电在内的17座发电站停止发电,发电量降为装机容量的55%。日本关东及东北地区大面积停电。尽管178小时后电力逐步恢复,但供电量长时期得不到保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础设施破坏导致巨大损失与灾难的惨痛教训,使得日本各界高度关注巨灾中基础设施脆弱性问题。
这次大地震还暴露出老龄化社会的灾害脆弱性。震后统计,地震造成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超过724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55%,是其它年龄组别的3倍以上。这种情况与阪神地震时的情况非常类似。老龄化社会的巨灾脆弱性是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东日本9.0级大地震对日本政界、科学界、思想界的冲击丝毫不亚于1755年里斯本地震海啸对欧洲思想界和宗教界的冲击。震后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提出要用规划、设防、应急备灾与防灾教育等综合措施防范千年一遇海啸等极端灾害事件的建议,并落实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日本政府提出了防灾4.0的概念。2013年日本国会通过“国土强韧性基本法”。2014年6月日本政府颁布并开始实施“国家强韧性基本计划”。日本政府设立了“国土强韧性推进组”,确定了国土强韧性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都道府县市町村及社会组织的规划和行动方案制定。各级政府、企业及民间均加大了对国土强韧性的资金投入。国土强韧性计划的实施是日本防灾理念重大变革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