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科普宣传
长命百岁,靠保健还是基因?
发布日期: 2013- 09- 06 10: 27 访问次数: 字号:[ ]
    据最近一期《自然与科技》 志报道,杂去年在四川绵阳出了件新鲜事。家住游仙区六里村101岁的秦洪老人,一天三顿不离酒,旱烟袋随身带,人走到哪就抽到哪。秦洪老人至今身板硬朗、神矍精铄,不聋、耳 眼不花、不驼,背记忆力也不错,不仅能清晰地回忆如烟往事,还能背诵出大段古诗词,成为当地闻名的百岁奇人。

  新闻媒体报道了秦洪老人的故事后,引起健康研究机构的重视,他们决定对老人的基因、家族史和生活习惯进行检测追踪,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揭开老人长寿的原因。

  20年前,有幸目睹著名漫画家左川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题目叫“殊途同归”。画面是一个记者请两位寿星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一位说:饮食清淡,不嗜烟酒;另一位说:每顿吃肉,抽烟喝酒。做了几十年科普期刊的美编左先生笑着说,这是人们很难搞明白的养生话题。

  杨振宁对自己的百岁自信

  2010年,著名物理学家、诺奖得主杨振宁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希望再活20年,从现在的米寿从容迈入茶寿。中国古人将88岁称为“米寿”而把108岁称,为“茶寿”。因种种条件所限,中国人能过米寿已属不易,能以茶寿飨客者更是凤毛麟角。

  杨振宁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说话自然是审慎并有根据的。他的首要根据是基因,他自信“我有很好的长寿基因”是先天因素。他祖辈先人多长寿,属于得天独厚。而88岁高龄的杨振宁健康状况极好,没有一点这个年龄段老人多发的因衰老引起的常见病,不仅身体的各项指标正常,连十多年前在美国做的心脏搭桥手术也安然无恙。主流医学认为,心脏搭桥的有效期是10年,超过10年,人工搭桥极有可能阻塞,需要重新再“搭”而杨,振宁的“心桥”非常坚固,没有再搭的必要。由此可见他心肺之强健。所以,有专门研究基因遗传的诺奖朋友告诉杨振宁,他具有长寿遗传基因的事实,是无需质疑的。

  杨振宁推崇的养生八字诀是:博览群书,“恬静养神”。他常借用古人一句名言,“书犹药也” 。他的意思是说,再好的保健品就是灵丹妙药也是没法与书相比的。书籍在给人知识和智慧的同时,还会给人抚慰与豁达,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疾病来源于阴暗心理和品行龌龊,而读书是最好的心理疗法和道德规范。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度运动,澹泊沉静才是养生之道的首选。相对运动较少的作家、画家和科学家的寿命却比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要长,就是最好的佐证。

  无独有偶的是,杨振宁既是香港邵逸夫奖的评审团主席,他们的养生之道也不谋而合,都是读书和静养。此外,他们都坚信自己的健康长寿是遗传基因在起着决定作用。已奔茶寿的逸夫老人,仍在最近一次的颁奖仪式上现身,走上百米的红毯后,神清气定,一点不像垂暮老者。

  好基因重要,但也有局限

  “百岁寿星”这个词正在变得既新鲜又平常,仅在美国就超过10万。拿这些老人家们做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时髦,因为大家很好奇,为什么他们可以活那么久?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这一人群的研究都指向一个结果——基因。这说明,遗传是长寿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日本庆应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寿命可以通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个人的死亡平均年龄加以预测,报道中声称有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证实此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此很多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们表示,寿命预测不是天气预报,何况天气预报还没那么准呢!而且天气预报通常只报24小时的天气,寿命预测要测几十年后的情况,这期间的变数太大了。单纯从理论上说,如果人能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规律下生活,预测或许会接近真实,但实际上是很难测准的,说不定偶然生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伤害,还有环境状况的变化都可能改变寿命的轨迹。

  但基因决定论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近日,一位研究人类寿命的世界级专家认为,长命百岁靠基因,非健康生活方式对百岁老人几无影响。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人类衰老研究所所长尼尔 巴尔齐莱表示,· 百岁老人可以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受其影响。

  巴尔齐莱追踪研究了500多位年龄在95~112岁之间犹太老人后发现,他们中大约30%的人身体肥胖,30%的人一直到95岁仍在吸烟,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向一般人高不可攀的100岁冲刺。正是他们特有的顽强基因很好地保护了他们,把吸烟和饮食不健康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同时,延缓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与年龄有关的疾患的发生。统计结果发现,导致百岁老人们健康恶化的原因同样是那几种老年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人七八十岁就罹患的疾病,他们却有能力抵御30多年。

  令人遗憾的是,持基因决定论的科学家至今还无法弄清这种助人长寿的基因的工作机理,所以他们的观点尚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中国寿星留下的启示

  主流科学界一直认为,影响人类健康寿命的无外乎三个因素: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三者的比例各占1/3。有人形象地将人的寿命比作一个三角形面积,遗传因素是三角形的底边,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是另外两边。底边遗传因素比较稳定,若欲延长寿命,则应着力于其他两边的延长,以期达到较高的寿龄。

  秦洪老人的基因,在某些重要节点上均显示出明显的“鲜明独特”。一天0.5公斤白酒,一个月0.5公斤叶子烟,都在他的承受范围内。然而,这样的量对秦洪老人来说“不过量”而对某些人来说已经足以致命了。

  酒量很大却没有伤及肝脏,每天吸烟却没有患上呼吸道疾病,这说明秦洪老人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先天之顽强,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

  检测结果发现,秦洪老人体内的醇脱氢酶水平出奇地高,高于常人3~4倍。而醇脱氢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人酒量的大小。它主要靠遗传获得。秦洪老人说自己年轻时每天能喝2.5公斤酒,而他的大儿子、多岁的小80秦爷爷,年轻时可以喝3.5公斤酒,令周围人瞠目结舌。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部门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