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工作动态 > 县级动态
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县(市、区)委书记谈③|上虞:打造人才“强磁场” 点燃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 2020- 07- 31 08: 37 访问次数: 字号:[ ]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决定》擘画了我省新时代建设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路线图、任务书。

全会指出,“要以超常规举措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全面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两个高水平’和‘重要窗口’建设的强大持久动力和鲜明标志。”

如何推进新时代创新强省建设,激活创新动能,浙江县(市、区)委书记各有方略——

问: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上虞区是如何因地制宜抓重点、求突破的?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书记徐军:上虞是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总体定位,把创新驱动和科技人才作为赋能未来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去年R&D支出占GDP比重为3.3%,在全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中位居第7位。

以建平台、引人才为重点,聚力建设曹娥江科创大走廊。加快推进以“三园一中心”为重点的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现在曹娥江边上已经集聚起2所应用型大学、13所大学研究院、24家院士工作站、2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以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聚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建立科技人才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出台人才新政3.0版。近年来,每年新增就业大学生在1.7万名以上,人才引育工作实现了从引进一个到引进一批、从政府主导到政企协同、从出台政策为主到打造人才生态、从“撒网式”招才到精准招引的“四个转变”。

以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为重点,聚力培育产业大集群。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全省县域层面率先组建产业发展研究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188”行动,努力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中走在前。

问:对标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建设目标,下一步将怎样抓创新、谋发展?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书记徐军: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和高水平创新之区,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争做优等生。重点做好提质、提档、提优三篇文章:

提质,主要是推进创新资源的扩量提质。既做大以就业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才队伍,又做强以产业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既引进更多的大学和大学研究院,又提升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度,让上虞这座城市始终充满活力、动力。

提档,主要是推进创新平台的集成提档。主动参与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研究院建设为重点,打造新材料国家创新中心,把曹娥江科创走廊打造成为面向大湾区、辐射长三角的区域科创高地。

提优,主要是推进创新生态的融合提优。深化人才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更具差异化、吸引力的引才留才育才用才措施,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问:请具体说说,上虞区将如何提升研发投入强度?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书记徐军:围绕创建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省产教融合示范区,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把加大研发投入的主体培育好。引导推动创新要素进一步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集聚,让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今年力争实现八大产业集群产业创新综合体、上市企业创新中心、上市企业领军人才三个“全覆盖”。

二是构建高水平研发体系,把加大研发投入的平台搭建好。进一步深化政企、校企、校地合作,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的思路,继续招引建设大学研究院,提档升级各类企业研究院,构建政、企、校协同的研发体系。

三是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把加大研发投入的氛围营造好。推进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建设,进一步造浓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