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工作动态 > 县级动态
新昌县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破解人才“引育留”难题
发布日期: 2020- 10- 12 14: 58 访问次数: 字号:[ ]

今年9月下旬,浙江理工大学新一批30名2019级硕士研究生正式入驻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实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从而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是新昌县破解人才“引育留”问题,助力产业升级的创新之举。截至目前,基地两批次60名研究生共对接县内大中型企业40余家,累计攻克企业技术难题150个,其中卡脖子问题7个,帮助企业节约成本33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

▲第二批新生入驻仪式

注重需求导向

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里

摸排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建立以教授导师为课题责任人、企业导师配合指导、研究生团队为实施主体的教学实践机制,接单式从事企业产学研项目课题研究,培养与产业匹配的高层次人才。专门制订出台《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管理办法》,明确研究生课题立项、项目实践、结题答辩、成果认定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同时,创设委托开发、技术转化、成果入股等多种合作模式。2019年首批入驻的30名2018级硕士研究生,共参与企业项目及课题14项,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

▲研究生在车间探究纺机控制系统

强化实践锻炼

把成果落在企业项目上

按照《管理办法》,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在校学习理论,后面两年在新昌县企业实习实训。目前,不少实践课题已获得相关产业项目的配套支持。如浙江本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速编织机、水暖软管编织机、不锈钢丝编织机的高新技术企业,薛伟与同学蒋佳健到公司后,针对企业编织质量人工检测,缺陷检出率底的问题,把“钢丝编织管机器视觉检测”与“三维织机”作为研究课题,其中《钢丝编织管机器视觉检测》荣获2019年度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赛区二等奖,帮助企业增加销售额800余万元,市场占有率提高近20%。

▲薛伟(左三)与同学蒋佳健(左一)

正在对三维编织机进行调试

创优人才生态

让服务融入企业发展中

新昌县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让研究生就业由撒网式选择变为精准型双向选择,到企后岗位不匹配、到岗后能力不相适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让企业重点难点技术研发由“空位虚待”变“教授+研究生团队攻关”,项目课题成果第一时间应用在产品工艺改良、技术瓶颈攻克及新产品开发等诸多领域,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持续创优人才生态,如新昌县政府投入专项经费、提供专门用房和人才公寓,企业设立项目入股、奖励基金、利润分配等多项激励机制,三方共同构筑起持续稳定、良性循环的人才发展生态。

▲研究生入住人才公租房


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